劃重點!朋友家櫥櫃「4個新奇設計」點醒了我:原來還可以這樣裝

小魚 2022/10/01 檢舉 我要評論

櫥櫃是廚房內最重要的傢俱,每個家庭在設計的時候都有所不同,對于收納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區別,有時候就是一個小設計就能夠帶來極大的用途。最近在鄰居家看到很有創意的櫥櫃設計手法,發現的確和我平時用過的櫥櫃不同。總結了一下,有4處細節讓人感覺很好。

高低檯面

櫥櫃檯面的高度要求很高,太低了使用的時候需要彎著腰,太高了使用的時候需要抬著胳膊,都不好用。正確的高度應該是使用者的身高÷2+5~10cm。

但是這樣還不夠,切菜的時候手在檯面位置。但是炒菜的時候,手是在炒鍋把手的位置。所以很多時候,我們炒菜,或者炒完菜往外盛的時候,胳膊就需要抬很高,很累。

朋友提前想到了這一點,所以做成了高低檯面。切菜的地方,檯面高度就按照前面的公式計算。炒菜的地方,檯面高度要比切菜的地方低15cm(正好是炒鍋把手到檯面之間的距離)。

我的身高和朋友差不多,體驗了一些他的高低檯面。事實證明,這種舒適感是很明顯的。特別是炒完菜以後,端著鍋平移到旁邊再倒出來,非常地輕鬆——還避免了灑出來的風險。

地櫃通風口

我這個朋友說,當初為了做櫥櫃,還專門研究了一番國標。他說在國標《QB/T2531-2010廚房傢俱》中明確寫了,燃氣灶下麵的櫥櫃上,要預留通風口。

以往我們用燃氣灶的時候,是不敢打開燃氣灶下麵的櫥櫃門的。每次開關門,火苗都會煽動一下。而且燃氣灶的燃燒不夠充分,不僅費氣,而且鍋底容易熏黑。

這是因為,燃氣灶都是底部進氣的。把底部藏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,氧氣不足,肯定就會出現這些問題。裝一個通風口,所有問題都解決了。

這裡的通風口,可以是專用的通風口蓋板,就像上圖這樣。也可以是把櫃門做成鏤空的,利用櫃門透氣。

水槽正下方的櫥櫃如果怕潮的話,也可以用加裝通風口的方式來解決。

檯面燈

廚房裡的照明是非常不講理的:做了吊頂,天花板上燈具的高度就比較低。我們使用時,又需要背對光源。這還不算,上方還有一個吊櫃,遮擋著光線。

所以每次炒菜、切菜,幾乎都是摸黑在操作。別說色香味了,能保證不把手切了,都算幸運。

所以為何不在吊櫃下面裝一組燈呢?不需要太亮,因為它的位置簡直太合適了。距離檯面又近,還不受任何遮擋。做飯的時候打開燈,手部的影子完全在身體這一側。

想做檯面燈的,需要提早計畫。水電改造階段,就要提前布好線。做定制櫥櫃時,也要和設計師溝通。在生產櫃子時,要把燈具的線都藏在櫃子裡面。

台下盆

我這個朋友說,他最不滿意的地方,就是選擇了台中盆。

廚房水槽,分臺上盆、台下盆和台中盆。臺上盆已經瀕臨淘汰了,凸出檯面的那一圈邊緣,使得水槽附近很容易積水、發霉。

朋友說看到台中盆覺得很好看,就選了它。但沒想到,台中盆對安裝工藝要求很高。需要在檯面上剔一圈槽,剛好把台盆的邊緣嵌進去。

但是在實際施工中,是掌握不了那麼精確的。檯面上的槽,往往會比水槽邊緣大一點。對于台中盆來說,只要不是嚴絲合縫,哪怕只差1mm,也能明顯看出有一道縫。

不僅難看,縫隙裡還會藏汙納垢。將來什麼菜湯、油漬,都會鑽進去滋養細菌,摳都摳不出來。

看完後大家有什麼想法呢?一起來評論區聊聊吧~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