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跌下神壇」的8樣智能家居,除去噱頭之后,全是槽點

小魚 2022/10/11 檢舉 我要評論

家居智能化,是件好事。像掃地機、智能門鎖等,確實很實用,值得我們花錢添置。

但還有許多智能家居產物,純粹是奔著噱頭去的,一旦用上,讓人哭笑不得。笑的是:自己怎麼會買個這;哭:是被其設計師的腦洞蠢哭了!本期我們來盤點。

1、智能恒溫新風床墊

年初的冬奧會,我沒看幾場,卻被冬奧村的電動床墊驚艷到了!

作為家居愛好者,對傳統床墊,可以說是了如指掌,但對這類智能化的床墊,卻顯得知道的有點少了。

于是,就開始惡補,從低端看到高端,然后就在1萬元檔的床墊發現了這貨——智能恒溫新風床墊。

名字很唬人吧?當下熱門的三個概念「智能、恒溫、新風」都被塞進了品名里,宣傳也是圍繞著這三個概念進行的。

給人的感覺是:擁有這個床墊,冬暖夏涼、透氣舒適、還很懂你,無論怎麼翻身,它都能最好地承托住你,晚上睡覺皺的眉頭,都能給你舒展開來。

可理想志玲姐現實芙蓉姐……

所謂的恒溫、新風,就是給床尾加了個暖風機,沒錯!就是暖風機,雖然能達成烘床、暖被、通風的效果,可它是一個噪音在45分貝的暖風機啊。

45分貝啥概念?中央空調30分貝,有人都嫌它吵,洗衣機也不過50分貝而已。

所以其實用性,就比電褥子、烘被器差一點點而已!

那智能呢?手機APP可以控制暖風機的開關……我尼瑪。

為啥我聽到APP控制激動呢?因為偽智能三件套,APP控制、語音控制和藍牙連接,實在看膩了!

2、智能浴室鏡

這不,智能浴室鏡,就三個都有涉及,APP設置天氣展示、語音控制燈光調節、連接藍牙放音樂,甚至還包括了溫度、時間顯示。

設計師大哥們,我們真的需要嘛?

天氣,我們能看的地方太多了;語音控制燈光調節真的好低效,不如用手;藍牙連接鏡子放音樂,我家缺放音樂的設備嗎?我家缺的是好音響啊,大哥,至于溫度、時間,相同道理。

有這閑心,干嘛不好好地把那除霧功能精進一下,這才是真需求,你看看現在你們做的除霧,跟開玩笑似的。

以為是,鏡子不起霧或者幾秒快速除霧的黑科技,實際是個發熱背板,除霧至少得等個5分鐘-10分鐘,還只出來一小塊。

真不如,入手個刮水板,隨手就把鏡子刮了,還能順帶刮一下台面的水。

所以,結論是除了燈帶功能,別的功能一概可以不要,甚至燈帶的無極調光、三色光的功能也可以不要,都是雞肋,就要一個暖白光的4000k燈光就好了,接近自然光,也不用調來調去了。

3、智能床頭柜

床頭柜,除了語音控制、藍牙連接和APP控制,還多了三個不太一樣的功能。

第一個是無線充電,無線充電吧,充電很慢,充電手機發熱,未來隨著快充技術的發展,也沒有辦法更新,有點小雞肋。

第二個是指紋鎖,其實放點隱私物品,挺實用的,防止小孩亂動。但卻不滿足床頭柜放睡前小物需要方便拿取的特性,因為指紋鎖相對麻煩。

第三個是感應燈,這不用多說,挺實用。

最后呢,就看你怎麼抉擇了,看是選擇花2000+買個智能床頭柜,還是平時把隱私的物品放在妥善處,然后百元內買個小夜燈。

小夜燈,百元內,就能買到這種胡桃木夜燈,不僅能當做個固定位的小夜燈用,還能拿起來,充當手電的功能,半夜起夜隨手拿走,不用摸索手機。

4、智能語音馬桶

在我看來,智能馬桶,核心的三大配置做好就行——座圈加熱、沖洗、自動沖水。最多就是再加一個泡沫盾,防止濺水。

這樣的馬桶,本身跟智能無關。可不知道是從誰開始,給他叫成了「智能馬桶」。

于是關于智能馬桶就有了各種各樣的魔幻配置。

配LED屏,顯示溫度、狀態的;配感應開蓋功能的;還有配語音助手的;還有聯網、連手機聽書、聽音樂的、帶感應燈的、uv殺菌的……

這些功能,各個都是乍一聽很新鮮,感覺還有點意思,可實際回家才發現,過了新鮮勁,大部分功能閑置,反而還增加了壞的幾率。

5、智能大屏冰箱

冰箱是干嘛的,保鮮食材的,所以首要考慮的技術應該是保鮮技術,以及盡可能地把空間利用率提升上去。

可有些廠家,他可能正面廝殺不過老牌的白電品牌,就在「智能」兩個字上動起了歪心思。

一頓搗鼓下,搞出來了這麼個大屏智能冰箱。然后說,什麼能刷短視訊、能追劇、能買菜、還有菜譜……感覺挺炫酷的。

可搬回家一用才發現,這不就一個卡頓版、不便攜、不支持下載軟件的平板電腦嘛,還可能會播放廣告。

至于核心的保鮮,就只能說,很一般啦。

6、智能水杯

同樣是靠著加屏幕,坐上智能交椅的還有水杯。

功能有顯示時間、顯示溫度、顯示頭像,還能提醒喝水,甚至還能檢測水質。

我想了半天,想不到它的核心出發點是什麼?

提醒喝水?真正人類靠提醒,就能改變不愛喝水的習慣?

檢測水質?我不信他真的能檢測出水質的好壞,即使檢測出來了又如何。

顯示溫度?不燙嘴的,不就可以喝了嘛。

7、智能枕頭

智能枕頭,在宣傳中,有個非常核心的功能——止鼾。

原理是,枕頭上的傳感器,可以實時監測睡眠人的睡姿、判斷是否打鼾,然后再通過給枕頭充氣,達到止鼾的效果。

其他的,就都是藍牙音箱、APP統計這些邊角料功能了。

那這個止鼾功能,真的有用嗎?

答案是有用的,不過不值3000多的這個價!

因為它適用的輕度打鼾人群,能達成的效果,甚至還不如醫生的體位治療——口腔矯治器、背部綁網球、背部墊墊子等。

而它的價錢,3000+卻可以買到一個呼吸機,能治療重度osa。

另外,還有一個問題,就是檢測不準,醫院的睡眠檢測是個很復雜的東西,這玩意6個傳感器,也不行。

所以,核心功能勝不過一個網球,再加點邊角料功能,就想掙專業呼吸機的錢,未免有點想收智商稅的嫌疑。

8、其他偽智能家電

其實生活中,我們能看到很多東西,都在搞所謂的智能化。

空調、洗衣機、燃氣灶……等等無非就是把語音、屏幕、app控制這些功能加上,著實也沒有什麼意思。

還是呼吁廠家,讓物品回歸本質,在它的核心功能性上面搞智能。

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,這些才是真正的進步。

用戶評論